
3月29日晚,中集發布了2020年業績,去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941.59億元,同比上升9.7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持有者的凈利潤人民幣53.50億元,同比上升246.88%。
財報顯示,在疫情沖擊下,中集2020年一季度虧損6.41億元,第二季度業績雖然大幅度減虧,但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狀態,隨后得益于集團特殊時期管控措施的落地和第三季度末開始集裝箱市場回暖,中集業績觸底回升,經營性現金流大幅增長,收入和盈利雙創新高。
其中,中集在中國國內市場取得營收567.29億元,同比增長25.18%,在總營收中占比60.25%,超過2019年52.81%的占比,國內業務收入正在呈快速上升趨勢。
2020年,中集展開產業結構重組,更聚焦于核心的業務板塊,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化、空港及物流等五大業務占據了83%的主營收入。同時,深國資旗下深圳資本集團戰略入股中集,成為第一大股東,在資本助力和戰略調整下,中集開啟了“二次創業”。
3月30日,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在業績溝通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集團未來投資策略是聚焦在自己有優勢,但市場上有短板和空間的地方,清理出售無法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優勢的業務。”
集裝箱訂單爆滿 上半年價格維持高位
根據財報,中集旗下集裝箱板塊2020年取得營業收入221.64億元,同比增長9.92%,全年取得凈利潤19.87億元,凈利潤率達到了近幾年最高水平。
2020年下半年以來,集裝箱就出現“一箱難求”的供需不平衡問題。再加上近期蘇伊士運河的意外擱淺事件,進一步加劇了航運集裝箱的緊張態勢,集裝箱價格也水漲船高。
財報顯示,2020年中集20尺干貨標準箱1月份的報表結算箱價平均約 1656美元,12月平均價已經上升到2322美元。
可以看到,去年價格就已經大幅上漲,接下來,漲價還會持續多久?需求是否會大幅回落?集裝箱行業走勢如何?
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回應道:“全球95%以上的集裝箱是在中國生產的,行業內有一個行業健康行動,大家對標準、質量、環保、勞工等有了一致標準,行業競爭態勢越來越健康。去年一箱難求,目前的情況是逐步在緩解。但是上半年解決不了大問題,訂單爆滿,全行業月產量40多萬,中集就有約20萬,現在一線工作狀況是611(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11小時)。”
對于需求狀況,他表示:“需求端創集裝箱歷史新高,加上蘇伊士運河意外,我們判斷旺季還會從6月往7、8、9月延伸,同時還要看疫情變化,目前還不能完全做出判斷。”
談及價格走勢,麥伯良認為:“上半年集裝箱價格維持高位,今年價格不會大幅下調,一是需求量高,雖然緩和但是還比較緊張,7、8月可能都不能回到平常狀況,徹底解決可能要到9、10、11月。而且原材料鋼鐵價格也很高,目前集裝箱價格漲幅是高于原料的漲幅,今年(中集)的毛利水平肯定會比去年高不少。疫情之后恢復正常,有一段時期會下調,我們也可以進行產能調整,可以回到408的工作節奏(一周工作4天,一天工作8小時)。”
物流營收首次超百億 不會放棄海工業務
而從中集整體來看,集裝箱已經不是唯一標簽,其營收收入僅占23%,車輛、能源、物流、海工等板塊在持續發展。
根據財報,車輛板塊(以中集車輛為經營主體)全年取得營業收入合計264.99億元,同比增長13.56%,創歷史新高;取得凈利潤12.69億元。
中集旗下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2.92億元,凈利潤人民幣3.6億元。該業務(以中集安瑞科為主要經營主體)由于受行業周期性和疫情雙重影響,化工罐箱全球市場容量大幅下降,總體業績有所下滑,但主要產品仍保持行業領先地位。該板塊三大業務之一清潔能源裝備實現收入70億元,同比上漲2.7%。
空港/消防/自動化物流裝備業務(以中集天達控股為經營主體),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60.89億元,同比上升2.12% ;實現凈利潤3.24億元,同比上升28%。
物流板塊營業收入在2020年首次突破百億,達106.36億元,同比增長16.15%,成為中集第四個營收突破百億的業務板塊;凈利潤達到2.66億元,同比增長140.57%。?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石油產量出現近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該年中集海洋工程業務(以中集來福士為經營主體)實現營業收入54.25億元,同比增長20.12%,不過仍存在一定虧損。
對于虧損的海工業務,麥伯良表示,中集不會關掉海工業務,不會受到業績波動的影響,并且2020年海工業務已經大幅減虧,預計2021年還會繼續減虧。
他還談到,中集海工還是要堅定地走重組的路,發展好海工板塊也是國家“海洋強國”的必然要求。目前集團海工板塊不僅局限于傳統油氣業務,還陸續發展深海養殖、建造海上數據中心、發展海上垃圾發電、建造海上游樂設施等方面。
此外,在2020年中集整合了集團內部多家主營中小物流載具業務的優質企業,成立單元載具業務板塊(以下簡稱“中集載具”),專注于為汽車、液體化工、橡膠等行業提供專業的單元化物流載具研發制造、租賃運營及包裝綜合解決方案。2020年,中集新成立的單元載具業務實現營收30.36億元,凈利潤人民幣0.94億元。
除了裝備制造,中集還擁有服務于集團各類業務發展的金融及資產管理業務。2020年,中集金融及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1.78億元,實現凈利潤人民幣3.12億元。主要經營主體為中集融資租賃公司、中集財務公司和海工資產池管理平臺公司。
深國資入股 助力中集“二次創業”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集業務重構的同時,2020年中集大股東發生了變更。2020年12月18日,深圳資本集團戰略入股中集,合計持有中集股份29.74%,正式成為中集第一大股東。深圳國資委通過深圳資本集團入股中集,進一步完善了深圳在海洋經濟開發和物流、能源裝備領域高端制造的布局。
中集表示,此次股權轉讓是中集自1994年上市以來經歷的最重大的股權結構變動,是中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對中集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股權變動完成后,中集長期以來的混合所有制的治理結構沒有改變,中集依舊保持市場化的運作機制。
對于深國資入股,麥伯良表示:“第一,深國資入股后中集集團繼續無實際控制人,繼續實現現代化的公司治理模式;第二集團目前在全面對接深圳國的相關資源;第三深圳國資是全面支持中集發展的,包括坪山工轉商土地的進程也會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中集本身也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比如,中集產城通過碧桂園增資、引入曲江文投戰略投資進行二次引戰,中集集團對中集產城的持股比例降至45.92%,中集產城成為中集的聯營公司。二次引戰后,中集更加聚焦物流和能源兩大行業。
同時,中集旗下各板塊陸續登陸資本市場,自2019中集車輛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港股市場半掛車制造第一股后,2020 年中集車輛擬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目前其A股發行申請已獲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審核通過,正在等待呈報中國證監會注冊。
中集安瑞科之子公司中集安瑞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A股獨立上市,已取得香港聯交所關于建議分拆的同意。
從2020年10 初開始以協議安排方式將中集天達私有化,2021年1月25日中集天達已正式退出香港聯交所上市地位。
而種種變化,在中集內部被認為是“二次創業”,去年中集進行了戰略大討論,重新梳理業務重組、資本運作、公司治理。
在最近央視采訪中,麥伯良說道:“很多新東西對中集來說,那就是二次創業,中集現在已經做了有24個產品是全球市場占有率最好的,也就是說做了24個冠軍產品,’十四五’期間,干出幾件像樣的事情,起碼讓中集將來的全球冠軍產品從24個變成三十幾個,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作者:倪雨晴 編輯:張偉賢)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MOBILE OFFICIAL WEBSITE
移動官網
歡迎瀏覽我們的移動官方網站

ONLINE MESSAGE
留言反饋